兴隆湖
06/28/2022










以前来玩总是带着娃,总腾不出手来拍两张图。本着中华人民“来都来了”的优良习俗
带着相机一并前往
别看离家挺远,但和在市区的公司比起来。下楼地铁直达。而且和之前人山人海的1号线相比,18号线的车厢那可真就像是乐事薯片里的空气一样空旷。坐起来那叫一个舒坦。
对于小时候在西门长大的老成都来说,厂里的红砖房就是标配住宅。要几栋红砖房和一块再加个围墙,门口一个七老八十的门卫端着茶叶杯摆龙门阵。简直就是顶配中的战斗机。
丝毫没有在意过什么绿化、环境、车位。有两花坛就算好的了。就算是有花坛,也逐渐随着厂区的落败而杂草丛生,最后拆了停上小车。
而从家里的窗户看去,对面不同同样破败的小楼,就是新修的大厦。占据了所有的阳光。让本来就难得见见阳光的成都人民的居住条件更加逼仄
当初从深圳回来时,实在票子不够,千挑万选,找了个最便宜的地段
买南门的时候还没地铁。从家里小楼下等着郊区塞满了人的公交来了,挤到磨子桥,再转公交车到孵化园。再转车去现在的四河。住进了带电梯的公寓,窗口看到的风景变成了天府大道。
小区周围的农田慢慢有了地铁,有了公园,有了学校。但城镇飞速的暴力扩展,让奸诈的开发商琢磨上容积率的最大化。周围同样的高楼一样拔地而起,像是非洲大地上那些密密麻麻的白蚁塔一般。
原先高科代表的中心,从孵化园不断南下。软件园a区变到b区,b区变到c区,c区变到e区。
那种从小在记忆力的逼仄感觉,又回来了
出了海洋公园,离开了高新的地盘。
天新巨大的土地屯量和公园城市规划,让楼与楼之间拉开了距离
光是一个湖面,就让视野变得无比开阔
哦,但是这里办公的企业。要求并没有因为地域的偏远而降低半分
怎么也要来个硕士起步吧








今天的中信书店没有那些社交媒体上所展示的人山人海
遗憾的是成都的天空里,云朵的形状总是那么模糊
要么一片一片连成一片,朦胧地遮住整片天空。要么如同在宣纸上晕染开的国画颜料。
难得有好运才会遇到沿海城市那种棉花糖一般高耸的高积云
所以照片里的背景,天空要么过曝,要么平平无奇。总觉得缺了点啥
书店比想象中的有点意思
透过玻璃,看到波光粼粼的水面下,水草们散发出不可思议的生机
科普书籍里对于地球氧气的来源,只是简单的阐述由水生蓝藻的长期工作产生
直到坐在玻璃前,看到这些水草上的气泡就丢进了草市场里的充氧机一样,咕噜咕噜的往上冒个不停
小小的鱼儿们穿梭在里面,搜寻一切可以食用的玩意儿
让人看得发神。这一下,我突然理解中年男人们,为啥这么热衷于养鱼缸了
Leave A Comment